切换
当前位置: 首页  >  行业动态  >  关注

「e公司观察」中国车企技术反向输出背后:汽车电动化驱动产业格局变迁

07/28 09:00
证券时报
661   0
昨晚,大众汽车集团向小鹏汽车增资7亿美元的消息,让整个汽车圈为之惊叹。与此同时,双方达成技术框架协议,将面向中国中型车市场,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。
据大众汽车集团官方层面透露,这两款新车将补充大众汽车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,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。
大众的MEB平台是公司面向新能源汽车时代打造的电动化专属平台,迄今已有60多万辆电动汽车脱胎于该平台。但现实情况是,在中国市场,大众汽车的电动汽车销量并不如意。

而此次大众与小鹏签订技术框架协议,也侧面透露出MEB平台并不能完全满足大众汽车电动化转型需求的现实情况。

「e公司观察」中国车企技术反向输出背后:汽车电动化驱动产业格局变迁

从小鹏汽车的角度来看,此次能获得大众汽车的增资并展开技术合作,足以验证公司在电动汽车研发上的技术优势。这也为中国车企实现技术反向输出贡献了一个新的典型案例。
近年来,中国新能源车企实现技术反向输出的案例并不少。例如:广汽埃安的纯电平台技术,已反向输出给集团公司的合作伙伴——广汽本田、广汽丰田;一汽丰田bZ3搭载着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驱动电机;奔驰与吉利合作的全新smart品牌则是基于吉利的浩瀚SEA架构打造,最近一段时间,吉利又向雷诺输出了混合动力汽车架构与混合动力技术……此外,海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开始纷纷拥抱中国的零部件企业,开启技术合作。

种种迹象表明,曾经依靠“市场换技术”的中国车企正在改头换面,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,中国车企的技术反向输出将成为一种新常态。

「e公司观察」中国车企技术反向输出背后:汽车电动化驱动产业格局变迁

而这种新趋势的背后,则透露出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巨变。曾几何时,美系、德系、日系、韩系和法系车占据了世界汽车舞台的主要位置,而今,中国汽车品牌也拥有了一席之地,且在电动汽车领域处于领先位置。
这来之不易的成就,不仅依托于整车企业的全面崛起,还离不开产业链、供应链的完备和自主可控。目前,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,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,也充分匹配了跨国公司的需要,为稳定国际汽车供应链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。
可以预见的是,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过程中,中国新能源车企有实力,也有机遇站在世界汽车舞台的“C位”。
在继续巩固既有优势的同时,也应该看到产业生态体系变化的端倪。在未来的竞争中,仅靠单一品牌、单一企业,已很难迎战白热化的市场竞争。特别是在以智能化为核心的“下半场”竞争中,企业之间打破“次元壁”,增强跨界合作频次和深度至关重要,这也将为整个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,扩大产业总体的想象空间。
责编:彭勃
校对:陶谦
0 条评论
图片
图片 确定
注册
验证码
手机修改
验证码